快速射電暴的偏振性質包含了快速射電暴本征特性與形成環境的豐富信息,對快速射電暴偏振性質的精確測量將繼續推進對快速射電暴環境及其起源的理解進程。此項工作充分結合了FAST的靈敏度高優勢和這一國際熱點前沿的豐富觀測資源,包括美國的Greenbank望遠鏡,加拿大CHIME望遠鏡,澳大利亞平方公里陣列先導陣(ASKAP)等,為構建完整的FRB起源模型提供了重要的觀測基礎。本文第一作者馮毅博士(現為之江國家實驗室研究員)發現了重復暴的線偏振度存在隨頻率降低而降低的統一趨勢(圖一),并可以通過單一參數“RM彌散(σRM)”量化描述,這排除了基于輻射區磁層高度變化的脈沖星偏振內稟頻率演化(intrinsic frequency evolution)等其他模型。研究團隊中的理論專家包括云南大學楊元培副教授、普林斯頓魯文賓博士、內華達大學張冰教授等人已經構建了基于多路徑傳播的磁化散射屏模型(Yang et al.2022已接受發表),可以進一步限制FRB源周圍的復雜環境,包括湍流尺度、密度漲落、磁場構型等重要物理性質。FAST的持續深度監測結合其他先進設備,有望在未來2-3年回答關于FRB起源的一系列關鍵問題,例如重復暴與非重復暴是否有統一起源等問題。
文章鏈接: 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l7759。
快速射電暴偏振統一特性示意圖。對于極端活躍的重復暴,GBT看到的高頻信號(藍色)一般具有100%線偏振。FAST看到的相對低頻信號(紅色)一般沒有偏振,反映了爆發源的復雜電離環境。
附件下載: